短影音世代:社群媒體如何讓我們成為商品?

蔡宜文主講 2025年十一月共四堂

與點堂

與點堂

短影音世代:社群媒體如何讓我們成為商品?

本課程包含以下內容:

4 個課程單元
【線上課】 ★webex即時上課或錄影檔補課
★此為線上課程票券,報名前請確認
NT$3,250
預購價
NT$2,975
限時倒數
--:--:--
2025/10/31 15:59 截止
【現場課】 ★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8巷15號
剩餘 15 組
1. 如臨時有事不方便出席,可自由改為線上參加無須請假告知。 2. 選擇現場上課亦享有課後線上觀看權利。 3. 空間使用不限於購買之課程當日,於與點堂營業時間內皆可入場。非購買當日課程,須於正式課程開始前半小時離場。 4. 具現場上課資格者,每日來與點堂現場可享有免費飲品一杯(以當日有提供的為準,不累計) ★此為現場課票券,報名前請確認
NT$3,250
預購價
NT$2,975
限時倒數
--:--:--
2025/10/31 15:59 截止

課程簡介

★上課日期:11/04、11/11、11/18、11/25 共四堂

★上課時間:週二晚間7至9點

★地點:與點堂 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8巷15號

★票券分為線上課及現場課,報名時請注意。兩者皆享有課程錄影檔案線上觀看一年

★使用玉山銀行、台新銀行信用卡結帳可享分三期或六期零利率

當生活只剩短影音:社群媒體如何讓我們成為商品?

一、沒有社群媒體的童年

現在的七八年級生,可能是「童年沒有經歷過網路跟社群媒體」的最後一代。

作為在 Google 出生以前就出生的世代,他們親身經歷了電腦與網際網路橫空出世的年代——雖然科技的發展早已醞釀多時,但對一般人來說,那確實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革命。

電腦與網路曾經承載過許多未來的想像:
人們渴望新技術能解決一切問題,期待能掌握一門不同於舊世代的技藝,而最重要的,是那股前所未有的自由感——網際網路成為青少年能夠「建構自我」的新世界。

二、在虛擬空間重塑「更好的」自我

Sherry Turkle 在 1998 年出版的《虛擬化身》中指出,網際網路讓人得以在身體或物質的限制之外,建立一個更「好」的自我。

這裡的「好」,並非道德評價,而是指數位空間中更具流動性與主動性的人格建構。
人們能創造一個更接近理想的「想像版本的自己」,得以試探、轉換、甚至重組自我。

當時的社群研究,也多半將網際網路視為一個「更自由、更解放」的空間。
它的去中心化、跨越時間與空間的特性,被寄予厚望:這將是理性討論與公共參與的新平台。

三、七八年級生的網路啟蒙

身為家教甚嚴的七年級生,蔡宜文老師對此體驗深有共鳴。
他經歷了能積極建立自己的網路身份的時期,這樣的「網路身分」也成為他參與公共議題的敲門磚。

從 BBS 各大看板開始關注時事、尋找資訊、形成同溫層,再進一步連結行動。許多七八年級生的故事都相似,但這也讓新世代產生的問題格外讓人焦慮:
曾經的網路社群不只是娛樂場所,更是思想、行動與公民意識的孵化場。
十幾年間,社群平台的重要性與日俱增,如今更是輿論的主要戰場,無論商業還是政治,皆無法忽視的關鍵場域。

然而,我們的世界有因此變得更好嗎?

四、社群媒體的反轉

當平台不斷推陳出新,人們的疑問也愈加深刻:

  • 社群媒體真的促進了公共議題的討論嗎?
  • 它真的是青少年更好的「自我建構」場域嗎?

Sherry Turkle 在後續的著作《在一起孤獨》與《重新與人對話》中,提出了相反的觀察:

當我們總是「在線」、總是連結,親密反而逐漸消失。

社群媒體讓人看似隨時有人陪伴,但深度對話與真實交流卻不斷萎縮。孤獨在連結中蔓延,信任在訊息洪流中流失。
我們與他人、乃至於與社會的關係,似乎也變得越來越脆弱。

五、我們是「使用者」還是「商品」?

更值得警覺的是,這一切的變化恐怕並非只是使用者人數的「量變」最後導致了「質變」。

我們以為只是工具的平台,其實在反向塑造我們。社群媒體不再只是交流的場所,而正在將人類轉化為商品。

社會心理學家 Shoshana Zuboff 在《監控資本主義時代》中指出:
個人行為早已成為可被預測、被販售的商品。
社群平台透過資料蒐集與行為分析,重新定義了權力、隱私,甚至人類未來的形貌。

我們以為自己在「使用」平台,但事實上,卻是平台在「使用」我們。

本課程的核心問題,便是在探討這一切如何發生,未來又有什麼樣可能的發展。
參與這門課,我們一起從現象反思正在經歷的時代變化,看看網路對我們造成了哪些難以察覺的影響。

最重要的,我們依然回到對「人」的關懷,在釐清脈絡之後,一同討論面向下一個世代的最佳策略為何。

閱讀書目

  • 《虛擬化身:網路世代的身分認同》
    Sherry Turkle 著,譚天&吳佳真譯,遠流出版,2001
  • 《在一起孤獨: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,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?》
    Sherry Turkle 著,王智弘譯,時報出版,2013
  • 《重新與人對話: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,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》(僅推薦閱讀)
    Sherry Turkle 著,黃薇嬪譯,遠流出版,2017
  • 《社群媒體前兩千年》
    Tom Standage 著,王晨譯,時報出版,2014
  • 《監控資本主義時代》(僅推薦閱讀)
    Shoshana Zuboff 著,溫澤元、林怡婷、陳思穎譯,時報出版,2020

購買須知

*購買前請詳閱此購買須知,若不同意請勿購買。若您已付款即表示您同意以下條款。

1. 本課程報名分為線上上課以及至與點堂現場上課(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8巷15號)

  • 即時線上課程將透過Webex會議軟體進行,請先至Webex官網註冊免費帳號。也可不註冊帳號,以訪客身份參加。
  • 請消費者先行確認自身電子設備是否能正常使用Webex會議軟體。可至此連結測試
  • 若使用行動裝置參加,需要先下載app:IOSAndroid
  • 若因消費者自身因素(網路、電腦等)無法即時參與完整課程,恕無法辦理退費。

2. 與點堂將於每堂課程前一日,以email寄送上課連結,請確保所留email正確無誤以便接收訊息。亦可從與點堂官網首頁進入學員專區查看。

3. 若時間無法配合即時上課,與點堂亦提供課後線上觀看服務,每週課程結束後登入學員專區即可觀看。本課程錄影檔保留一年至2026/11/30。

4. 課程日期異動與退費處理原則:

  • 本系列課程,於開課日後,即不接受學員要求課程延期或退費申請。
  • 如因天災、地變、政府宣告停班停課或其他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課程日期異動,造成學員無法參與原課程,與點堂將擇期辦理補課。但不退還學員已繳之費用。
  • 課程尚未開始之前,於結帳十日內可全額退款。
  • 課程尚未開始之前,結帳超過十日因故辦理退款需扣除稅金(5%)及平台金流手續費(5%),共10%。

5. 有關課程錄影檔案的智慧財產權說明:

  • 本課程所有影片以野渡無人股份有限公司(與點堂)為著作人,擁有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。
  • 課程影片僅供付費學員補課及課後複習使用,未經野渡無人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不得就影片為任何其他利用(包括但不限於:剪輯、編輯、改作、重製、散布等)。
  • 學員使用本影片時,如因可歸責於學員之事由,造成野渡無人股份有限公司之損害,學員應負擔損害賠償責任。

課程內容
共 4 個單元

關於講師

與點堂
與點堂

瞭解更多

常見問題

報名前QA
短影音世代:社群媒體如何讓我們成為商品?

本課程包含以下內容:

4 個課程單元
【線上課】 ★webex即時上課或錄影檔補課
★此為線上課程票券,報名前請確認
NT$3,250
預購價
NT$2,975
限時倒數
--:--:--
2025/10/31 15:59 截止
【現場課】 ★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8巷15號
剩餘 15 組
1. 如臨時有事不方便出席,可自由改為線上參加無須請假告知。 2. 選擇現場上課亦享有課後線上觀看權利。 3. 空間使用不限於購買之課程當日,於與點堂營業時間內皆可入場。非購買當日課程,須於正式課程開始前半小時離場。 4. 具現場上課資格者,每日來與點堂現場可享有免費飲品一杯(以當日有提供的為準,不累計) ★此為現場課票券,報名前請確認
NT$3,250
預購價
NT$2,975
限時倒數
--:--:--
2025/10/31 15:59 截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