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課程包含以下內容:
課程簡介
★上課日期:5/18、5/25、6/08 共三堂
★上課時間:週日下午3至5點(老師經常講到6點)
★地點:與點堂 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8巷15號
★票券分為線上課及現場課,報名時請注意。兩者皆享有課程錄影檔案線上觀看一年
★使用玉山銀行、台新銀行信用卡結帳可享分三期或六期零利率
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努力?
關於「該怎麼活」,我們並沒有標準答案。然而,社會似乎早已在我們心中建立一套隱形標準:我們被期待努力工作、累積成就;珍惜光陰、把握機會,讓人生變得「更好」。能夠朝這些目標邁進,才被視為「成熟」、懂得「為未來著想」。
我們的社會強調「自律」。但究竟人應該如何使用自己的時間?生命真的能被「揮霍」、時間真的會被「浪費」嗎?
我們重視「成就」——無論是經濟地位、社會影響、個人魅力,或是事業、道德、知識。這些可量化、可比較的指標,真的能定義一個人的價值嗎?
傳統道德提倡節制慾望,無論是物質、情感還是肉體。但這些克制與禁慾,真的會讓人生更好嗎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宗教如何形塑現代資本主義精神?
自命為歐洲文明之子的馬克斯・韋伯(Max Weber)在《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》中提出一個深刻的問題:
現代西方資本主義不只是經濟制度,它的精神結構來自宗教——尤其是新教改革所留下的世俗禁慾倫理。
在社會學理論大師韋伯看來,資本主義之所以得以發展,不只是因為「市場制度成熟」。事實上,人類各文明早就各有其成熟的市場,資本主義甚至也「不來自」人們相信自己在世俗社會中有一份「天職」(德文 Beruf, 英譯 calling):一個需要盡責、務實、持續努力去完成,而且不可任意轉換的職業或工作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從天職觀到禁慾倫理:路德與喀爾文的差異
努力在世俗中工作,為何不算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的重點呢?因為那是新教中的路德式實踐方式,但在韋伯看來,西方資本主義的重點更接近「喀爾文式的禁慾」——努力並非重點,人必須按照效益評估、得到規律工作,並「不將成果用來享受」,而需要再拿去「投資」。
然而,路德不就是宗教改革的英雄,是新教徒思想的領銜者嗎?為何他的思想並不能被視為資本主義的源頭呢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神秘主義與宗教改革的斷裂
這就要從宗教改革前,宗教主流的天主教談起。宗教改革發生後四五百年,天主教至今仍有相當影響力,剛過世的教宗也引發各界許多的悼念。韋伯注意到,在經營管理者、大企業裡的高級工人、資本擁有者中,「天主教徒」人數明顯較「新教徒」少。此外,高等學校的天主教徒比例,也低於其在總人口中的佔比——天主教徒樂於選擇文科學校的人文素養教育。
為何會如此?因為天主教徒持有一神秘主義觀點;而巴斯卡的沉思錄,可視作此一階段的代表。天主教以修道士的隱修生活為典範,較輕視俗世,因俗世短暫有限、污穢不堪、物慾橫流,人應該要沉浸於聖經,或多聆聽教會的宣講,盡可能遠離塵囂,等待時候到來,主將引領前往彼岸之城,與這些修持背道而馳,即可能被修道士斥為獻身於魔鬼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新教倫理如何進入俗世生活?
西方久遠以來,舊約有明顯的「傳統主義」宗教觀:要安於現狀,且讓不信神的人去追求物質享受,直到猶太法典出,才初步有稍微不一樣的做法,但並非主流。古典的主流實是接近東方式祈求:請主賜與每日的食物。
那麼新約呢?
新約提及的是聖保羅時期對世俗持冷漠態度,懷抱末日的期待,等候主的降臨。其實在這方面與舊約並沒甚麼差異。 然而隨著經院式主張漸漸沒落,「履行世俗義務」作為上帝應許的唯一生活方式之論述,卻被保留了下來。起初,路德與中世紀多瑪斯的哲學一致,認為「世俗活動乃上帝安排信徒生活不可少的」——一如吃飯睡覺——但,後來路德主張修道士的生活「毫無價值」,不能成為在上帝之前為自己辯護的理由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資本主義精神與預選說的「選擇性親近」
韋伯指出:以上的工作倫理並非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的倫理!
後者強調禁慾主義的自律與節制,成為世俗義務,充分發展了「遵守工作規律」與「成果效益計算」之理性化精神。而鼓勵「從不享用成果」的這一禁慾主義工作倫理,只能從喀爾文派的新教徒中窺探得出。
這一俗世工作倫理跟喀爾文在教義解釋上不採路德式的「天職觀」,而提出「上帝預選說」,有很大關係。上帝預選說係新的企圖為信徒解決救贖焦慮的觀點。
值得注意的是,韋伯並非認為喀爾文式新教倫理直接「導致」了資本主義出現,而是指出兩者之間的「選擇性親近」:它們不算是所謂因果關係,卻在價值觀與行為邏輯上高度契合,進而共同表現了現代西方社會的理性化與制度建構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課程內容與目標
本課程將帶領學員進入韋伯的思想脈絡,探討其對當代社會的啟發:
從天主教神秘主義對神聖經驗的追求,到新教馬丁・路德將世俗日常工作視為「天職」,再到新教喀爾文主義的「預選說」與信徒的救贖焦慮及其與俗世之聯繫——
信徒無法確知是否得救,但如果工作能每每「符合效益計算之規律」,以及屢屢「不享用工作成果」,而將其作為投資以擴大工作成果,如此周而復始,於是可以將此一禁慾主義倫理之「雷厲風行」,用以說服自己「這是已得上帝恩寵」之徵兆。
這套喀爾文式獨特宗教實踐,逐漸形構出節制與理性計算的「自我紀律化生活方式」,才正是韋伯所稱的與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相親近的「世俗禁慾主義」。
課程也將介紹韋伯的重要社會學的方法論——「理想類型」與社會科學方法論;其次,課程並將韋伯理論與馬克思主義上下層建築的理論對照,探討宗教文化如何可能反向形塑經濟結構與個人主義。我們也將討論「禁慾主義」如何與現代性的張力共存,進一步回望今日生活的制度邏輯與精神根源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課程將帶你思考:
- 新教倫理如何有助「理性化」與「資本主義精神」的形成?
- 「禁慾主義」、「預選說」與「天職觀」乃至西方早期的「神秘主義」如何影響現代人對工作的態度與自我價值感?
- 韋伯如何以宗教社會學補足馬克思對經濟結構的批判?
- 理想類型、選擇性親近、世俗禁慾主義等概念,如何解析現代社會的精神結構?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📘 課程進度
第一週|神秘主義與新教改革:宗教如何塑造現代生活的精神輪廓
從天主教神秘主義出發,探索其對「與神合一」的體驗與非理性傾向。馬丁・路德的「天職」觀開啟了將現世生活倫理化的歷程。
|關鍵概念:神秘主義、天職觀、預選說、恩寵、宗教改革、個人主義
第二週|禁慾的日常實踐:新教倫理與現代生活的形成
聚焦喀爾文的「預選說」,乃新的「世俗禁慾主義」的誕生:不能只是安於努力地任勞任怨工作,視之為神的安排,更須理性依循效益原則之工作倫理,不斷把成果再投資,如此周而復始在俗世中自制成為信仰實踐。這種倫理逐漸脫離宗教語境,內化為資本主義制度的一部分。
|關鍵概念:禁慾主義、宗教倫理、清教徒精神、理性化、經濟倫理、新教倫理
第三週|選擇性親近與資本主義精神:歷史的偶然與現代的必然
解析韋伯核心命題:禁慾主義與資本主義精神的「選擇性親近」,並討論「理想類型」、社會科學方法論與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異同。
|關鍵概念:選擇性親近、資本主義精神、理想類型、傳統主義、社會科學方法論、上層建築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這不僅是宗教與歷史的討論,更是一場回看「我們為什麼會這樣活著」的思想旅程。透過韋伯的社會學視角,我們將重新審視現代性社會的意義根源與制度邏輯,理解我們為何如此理性化、例行化、工具化,以及在此一過程當中仍不免被焦慮所啃食。
購買須知
*購買前請詳閱此購買須知,若不同意請勿購買。若您已付款即表示您同意以下條款。
1. 本課程報名分為線上上課以及至與點堂現場上課(臺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8巷15號)
- 即時線上課程將透過Webex會議軟體進行,請先至Webex官網註冊免費帳號。也可不註冊帳號,以訪客身份參加。
- 請消費者先行確認自身電子設備是否能正常使用Webex會議軟體。可至此連結測試
- 若使用行動裝置參加,需要先下載app:IOS、Android
- 若因消費者自身因素(網路、電腦等)無法即時參與完整課程,恕無法辦理退費。
2. 與點堂將於每堂課程前一日,以email寄送上課連結,請確保所留email正確無誤以便接收訊息。亦可從與點堂官網首頁進入學員專區查看。
3. 若時間無法配合即時上課,與點堂亦提供課後線上觀看服務,每週課程結束後登入學員專區即可觀看。本課程錄影檔保留一年至2026/05/31。
4. 課程日期異動與退費處理原則:
- 本系列課程,於開課日後,即不接受學員要求課程延期或退費申請。
- 如因天災、地變、政府宣告停班停課或其他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課程日期異動,造成學員無法參與原課程,與點堂將擇期辦理補課。但不退還學員已繳之費用。
- 課程尚未開始之前,於結帳十日內可全額退款。
- 課程尚未開始之前,結帳超過十日因故辦理退款需扣除稅金(5%)及平台金流手續費(5%),共10%。
5. 有關課程錄影檔案的智慧財產權說明:
- 本課程所有影片以野渡無人股份有限公司(與點堂)為著作人,擁有著作人格權及著作財產權。
- 課程影片僅供付費學員補課及課後複習使用,未經野渡無人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不得就影片為任何其他利用(包括但不限於:剪輯、編輯、改作、重製、散布等)。
- 學員使用本影片時,如因可歸責於學員之事由,造成野渡無人股份有限公司之損害,學員應負擔損害賠償責任。
課程內容共 1 個單元
常見問題
